top of page

​基督的生, 死与复活

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相信……

  在基督完全順從上帝旨意的生活中,祂的受苦、受死與復活,是上帝為人贖罪的唯一方法。使凡因信而接受這項贖罪的人能得永生,並使全體受造之物更明白創造主無窮聖潔的愛。這項完全的贖罪,闡明了上帝律法的公義及祂品德的恩慈,因其一面定我們的罪,一面又為我們準備了赦免。基督的死是替代,也是贖罪,使人改變,也使人與神和好。基督的復活宣告上帝勝過了罪惡的勢力,並保證那些接受救贖的人,最後會戰勝罪惡與死亡。它宣告耶穌基督是主。一切在天上的、地上的,在祂面前無不屈膝。

 

(創3:15;詩22:1;賽53;約3:16;14:30;羅1:4;3:25;4:25;8:3、4;林前15:3、4、20-22;林後5:14、15、19-21;腓2:6-11;西2:15彼前2:21、22;約一2:2;4:10。)

gn.jpeg

1. 耶稣,上帝之子,生为地球上的人

耶稣像我们一样来体验生活,作为100%的人。出于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爱,他选择剥去自己的荣耀(腓立比书2:6-8),在过上没有犯罪的生活方面,他没有得到任何优势(以赛亚书53:2)。

"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们中间......"(约翰福音1:14),但这并没有使他的神性降低。耶稣仍然是100%的神(约翰福音1:1)。

 

这个概念,即耶稣是100%的神和100%的人,可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。但在上帝的计划中,这是必要的,因为他要把我们从罪恶的控制中解救出来,而 "大争战 "正在进行,这意味着善与恶每天都围绕着我们,相互争斗。 

 

因此,作为神的一部分,耶稣必须过上完美的生活。然后,他无辜的血可以覆盖我们的罪,使我们有可能继承永生。

 

腓立比书2:6-8说,尽管耶稣是神,但他把自己的神性放在一边,取了人的身份。他来为我们服务,向我们展示上帝对我们的爱,并作为我们的榜样生活。他来是为了通过他完全顺服的生活来服侍人。他处处顺从天父,甚至导致在十字架上屈辱的死亡。

 

2. 耶稣面临着我们所面临的同样的挣扎

如果耶稣通过他的神性有任何优势,他的生命、死亡和复活就不会达到目的!他的生命、死亡和复活的目的是什么?基督来证明父神的爱和公平。 

 

如果他用他的神性来战胜罪恶,他代替我们的死亡就毫无意义。他面对人类已知的每一个试探和困难(希伯来书4:15),完全依靠圣灵的力量。 

 

耶稣可以与我们的任何挣扎联系在一起,因为他为我们的缘故经历了什么。想一想他的生活是如何进行的。

 

A. 他出生在卑微的环境中

早在伊甸园里,就在亚当和夏娃犯罪之后,上帝给了他们一个救主的承诺。尽管有许多预言预示着耶稣的使命是 "上帝的羔羊",但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寻找错误的方向。他们在寻找一个强大的国王,将他们从罗马人的压迫中解放出来。 

 

但圣经上说得很清楚:他将由处女所生(以赛亚书7:14,9:6),在伯利恒(弥迦书5:2)。他的母亲马利亚在一个马棚里生下了他,并把他放在一个马槽里(路加福音2:7)。 

 

他受到的唯一欢迎是在天使的提示下来自谦卑的牧羊人(路加福音2:15-20)。

 

B. 他不是在特权中长大的

祂在拿撒勒长大,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(约翰福音1:46)。

 

根据我们在圣经中的了解,耶稣是在穷人中长大的。  他花时间与母亲一起学习经文。

 

他与父亲一起工作,学习他的手艺(马可福音6:3)。 

 

他花时间发展人际关系。我们知道,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(路加福音2:49)。 

 

"耶稣的智慧和身量都增长了,在神和人面前都得宠"(路加福音2:52)。

 

C. 他无家可归,身无分文

作为一个成年人,耶稣专注于他的事工,而不是获得财富或建立一个家。他 "成了穷人"(哥林多后书8:9),"无处安身"(路加福音9:58)。

 

D. 他被宗教领袖所欺负

耶稣不断引经据典,宣扬爱,医治病人,鼓励人们忏悔自己的罪行,并把注意力放在上帝身上。然而,法利赛人不喜欢他的影响力之大。

 

他们的骄傲和虚伪导致他们监视耶稣的一举一动(马可福音2:16),并试图找到方法使他入罪(路加福音13:12-16)。

 

E. 他被魔鬼亲自试探

 

耶稣甚至面对来自撒旦的直接诱惑,撒旦试图让他怀疑自己的身份和他在世上要完成的任务(马太福音4:1-11)。

3. 耶稣在地球上的事迹

当耶稣大约30岁时,他开始了他的专职事奉。他的使命是 "寻找并拯救失丧的人"(路加福音19:10),他在余生中 "以仆人的样式"(腓立比书2:7)对待所有人。

 

尽管在世俗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,但耶稣无偿奉献。他奉献了他的时间。他奉献了他的精力。他给了和平和医治。他给了爱。 

 

有很多关于耶稣治病的例子。他治愈了盲人(马太福音20:30)、聋哑人(马可福音7:31-37)和瘸腿的人(路加福音5:17-26)。他治愈了患病的人(马可福音5:25-34)和麻风病人(路加福音17:11-19)。 

 

他还赶鬼(马太福音8:16),甚至使死人复活(路加福音7:11-17)。 

 

"众人看见哑巴说话,瘸子好了,瘸子走路,瞎子看见,就惊奇"(马太福音15:30-31)。

 

耶稣旅行,访问其他城市、国家和人群,"在他们的会堂里教训人,宣讲天国的福音,医治各样的疾病"(马太福音9:35)。 

 

耶稣经常用他的布道和比喻吸引群众(马太福音5-7)。他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与穷人(马太福音11:5)和其他许多被认为是被抛弃的人分享好消息。他花更多的时间和普通人在一起,而不是和那些有地位的人在一起--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腐败的、骄傲的。 

 

但耶稣确实与他那个时代被误导的宗教领袖对抗(马太福音23;约翰福音8:1-11)。所有这些都是在训练他的门徒在他死后继续他的工作(马太福音11:1,28:16-20)。

 

即使在忙于这一切的时候,耶稣也有意与他的门徒建立关系。他们在旅行时,或在他们的家庭中,花时间相互了解(马太福音8:14;马可福音1:29)。 

 

耶稣花时间与那些需要他的人进行私人交谈(约翰福音3:1-21)。

 

他感受到了人们的需要。他喂养饥饿的人(约翰福音6:1-14)。

 

他抚摸那些无法触及的人(马太福音8:3)。 

 

他与社会上的弃儿共进晚餐(路加福音15:1)。 

 

他欢迎儿童的参与(马太福音19:14)。 

 

直到最后一刻,耶稣的生活和事奉的每一部分都是在展示天父对我们的爱(约翰福音14:9-11)。每一个动作,每一句话都是为了把我们带回他对这种关系的最初计划。

4. 基督的死

耶稣基督的替死是最终的牺牲,是对人类最仁爱、最无私的行为。

"人為朋友捨命,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"(约翰福音15:13)。

 

以色列人在圣殿中献祭是圣殿服务的一部分。这预示着 "神的羔羊,除去世人的罪孽"(约翰福音1:29;利未记17:11)。 

 

但是,即使是他的门徒也是如此专注于他们当前的生活,以至于在耶稣明确告诉他们之后,他们仍然忽略了这一点(马太福音16:21-23)。他的使命是把世界从罪恶中拯救出来,而不是把犹太人从罗马人手中拯救出来。

 

而耶稣完成其使命的最后部分的时候到了。在与门徒庆祝逾越节(出埃及记12章)时,他知道这将是他被处死前与他们的最后晚餐。 

 

他是旧约中仪式性的祭品所指向的牺牲品(路加福音22:15;哥林多前书5:7)。他知道宗教领袖要杀他的邪恶阴谋已经开始了(马太福音26:15,26:23-25)。

因此,在这顿饭上,现在被称为主的晚餐,耶稣再次试图告诉他的门徒为什么他必须死。 

 

"这是我的身体,为你们舍的......这是我立约的血,为许多人倾倒,叫他们的罪得赦"(路加福音22:19;马太福音26:28)。

 

即使在马太福音26章的其余部分,彼得和其他门徒仍然不明白,耶稣必须为我们的罪付出代价,以使我们这些罪人能够再次成为上帝家庭的一部分。

 

幸运的是,彼得后来明白了这一意义,他写道:"你們知道,你們得以從你們祖先傳下來虛妄的行為中救贖出來,不是靠著會朽壞的金銀等物,而是憑著基督的寶血,如同無瑕疵、無玷污的羔羊的血。"(彼得前书1:18-19)。

 

基督代替我们死于罪犯之手(腓立比书2:8)。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保留给最严重的罪犯的惩罚。而当时腐败的宗教领袖滥用他们的权力,把耶稣描绘成一个罪犯。 

 

耶稣被钉在两个盗贼中间(马太福音27:38)。一个人认出了耶稣是谁,并要求得到救赎。根据十字架上的盗贼的故事,我们也知道,接受恩典的礼物永远不会太晚 "我今天实在告诉你们,你们要在乐园里与我同在"(路加福音23:43)。

 

这一点真正了不起的是,虽然我们作为罪人违反了法律,但耶稣没有(以赛亚书53:9)。然而,他心甘情愿地承担了我们的后果。

 

"这是我的诫命,就是要你们彼此相爱,如同我爱你们一样。没有人比这更大的爱,就是为朋友舍命"(约翰福音15:12-13)。 

 

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是上帝之爱的最终表达(约翰福音10:30)。

 

当基督死后,圣殿中分隔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被撕开了(马太福音27:50-51)。指向基督之死的献祭制度得到了实现。 

 

我们不再需要祭司,而是可以直接接近上帝,因为耶稣为我们做了什么(希伯来书10:16-22)。现在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圣殿。 

 

罪使我们与神分离(以赛亚书59:2),但他不计代价地选择了我们。他爱我们,以我们为乐,他的意愿是让我们恢复与他的爱的关系(约翰一书4:10)。

5. 基督的复活

我们有一位上帝,他不仅愿意为拯救我们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,而且他也有足够的能力战胜死亡。基督的故事并不以死亡而结束,而是以复活和生命而结束!

 

"因为我先把我所领受的传给你们:基督照圣经所说,为我们的罪死了,又埋葬了,照圣经所说,第三天复活了......但现在基督从死里复活了,成为沉睡之人最初的果子。因为死是人造成的,所以死人的复活也是人造成的。因为在亚当里,人人都要死,在基督里,人人都要活过来"(哥林多前书15:3-4,20-22)。

 

我们的救主已经战胜了罪恶和死亡。他在第三天复活,没有大张旗鼓,而是在其他人面前向两个女人显现(马可福音16:7;约翰福音20:11-18)。抹大拉的马利亚甚至被社会视为弃儿。 

 

那么,为什么耶稣会先向她显现呢?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必须考虑约翰福音第20章和创世纪第3章之间的相似之处。

 

两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花园里。两个故事都是关于女人的。一个是无罪的,但却被欺骗,让罪进入我们的世界。另一个是有罪的,但寻求宽恕。 

 

夏娃感到羞愧,试图躲在园子里,逃避与上帝的相遇。马利亚,当她意识到园丁是耶稣时,试图在坟墓的花园里拥抱上帝。

 

 在《创世纪》第三章中,天使被派来阻止人们进入生命树。在《约翰福音》第20章中,天使被派来宣布耶稣已经复活--他的确是 "道路、真理、生命"(《约翰福音》14:6)!

 

上帝想让我们知道,他已经完全克服了伊甸园的诅咒。 

 

"因此,正如罪因一人而入,死因罪而入,这样,死就临到众人,因为众人都犯了罪......因此,正如一个人的过犯导致众人被定罪一样,一个人的义行也导致众人得着公义和生命。因为有一个人不顺从,众人就成了罪人;有一个人顺从,众人也要成了义人"(罗马书5:12,18-19)。

 

他的复活是对邪恶和死亡的胜利。耶稣粉碎了蛇的头(创世纪3:15)。当他说:"成了",他的救赎工作就完成了(约翰福音19:30)。 

 

祂在坟墓里安息了一段时间。然后他在第二天复活,胜利地坐在父的右边的宝座上(希伯来书1:3)。 

 

"死亡啊,你的毒刺在哪里?坟墓啊,你的胜利在哪里?死的毒刺是罪,罪的力量是律法。但要感谢神,他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赐给我们胜利"(林前15:55-57)。

 

当撒旦恶意质疑上帝完美和慈爱的品格时,上帝以其无限的智慧允许罪的发生,这样就不会有人再怀疑他的善良。邪恶的力量达到极致时,在十字架上遇到了爱的力量达到极致时,上帝赢了! 

 

撒旦对我们所有人都有要求,因为我们都是罪人,但耶稣打破了罪和死亡的束缚。 

 

"行罪的人是属魔鬼的;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了罪。神的儿子为此而出现,要消灭魔鬼的作为"(约翰一书3:8)。

 

耶稣已经战胜了罪恶。他承诺,他的血已经覆盖了我们的过犯(歌罗西书1:20)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期待他的第二次到来和审判日。

 

"因为我们相信耶稣死而复生,所以我们相信神要把那些在他里面睡着的人和耶稣一起带来。根据主的话语,我们告诉你们,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,直到主来的时候,肯定不会比那些睡着的人早。 

 

因为主自己要从天上下来,有大声的命令,有天使长的声音,有神的号召,在基督里死的人要先起来。之后,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和剩下的人要和他们一起被抓到云里,在空中见主。 

 

这样我们就会与主永远在一起。所以要用这些话彼此勉励"。(帖撒罗尼迦前书》4:14-18;也见《启示录》20:6)

 

耶稣完美的生命、无私的死亡和胜利的复活是福音--好消息。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医治、希望和爱的故事;一个我们罪人非常需要的故事。耶稣被派到这个世界上,揭示了上帝的真实性格。了解上帝的性格是与他建立真正关系的基础。父神派遣耶稣去 "寻找并拯救失丧的人"(路加福音19:10),因为他爱你。

 

"上帝愛世人,甚至將他獨一的兒子 賜給他們,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滅亡,反得永生。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到世上來,不是要定世人的罪 ,而是要使世人因他得救。"(约翰福音3:16-17)。

bottom of page